|
中国国内会展发展概况1)会展业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我国展览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2015 年*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 15 号),这是*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展览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会展业的发展对所在产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会展业不仅可以有效促消费、扩内需,还有利于促进城市服务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提高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文明程度和知名度、美誉度。同时,会展业有助于实体产业技术的更新和结构的提升。会展业已成为展示大国外交的重要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会展行业在促进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18 年 4 月 10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 2018 年年会开幕式时强调:“今年 11 月,我们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振威展览作为中国会展行业领先企业受商务部委托负责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贸易展区新兴技术板块的招展协调和服务相关工作。 (2)会展产业已成为国内一线城市重要支柱产业 展览业作为投资与贸易的重要平台,不仅能够有效推动产业和消费增长,而且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举办城市的住宿餐饮、交通物流、广告传播以及旅游购物等行业均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展览业的发展,为展览业稳定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增长动力。会展业对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非常大的引领作用。展览会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打造了一个平台,对于生产有较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为展览业的持续增长带来新的机遇。国内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等均出台文件,促进会展业的改革发展。会展产业已成为国内一线城市重要支柱产业。 (3)我国会展业规模持续增长,会展经济产值不断扩大 2011-2016 年,我国举办各类展览数量从 6,830 场上升到 10,519 场。展览面积从 8,120 万平方米上升到 13,264 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增长快于展览项目增长,单位项目规模扩大,展览行业效益向好。 2011-2017 年全国会展展览数量及面积情况统计 随着会展业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的快速增长, 相应会展经济产值也实现大幅增长。2011 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仅为 3,016 亿元,到 2016 年增加到 5,612 亿元。 (4)会展行业初具规模,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内涵发展转变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会展业已初具规模。2015 年全国共举办各类展会 9,283场,展览面积 11,798 万平方米,会展经济直接产值达到 4,803.1 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0.71%, 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1.41%。 根据上述统计,境内展览除了总体保持增长趋势之外,展览面积增速快于展览数量增速,单个展会展出规模扩大,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增强。会展业发展方式发生质的飞跃,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内涵发展转变。 2015 年,全国超过10 万平方米的展会项目 124 个,比 2014 年增加了 16 个,其中最大展会展出面积达到 118 万平方米。以会展业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上海为例,与 2014 年相比,上海市 2015 年展览数量减少 20 个,但展览面积增加近 232.55 万平方米。 2015年上海单一展览总体平均超过 2 万平方米,展会规模经济效益明显。 (5)组展单位趋向市场化,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从会展组展单位性质来看,国内组展单位可划分为党政机关、行业协会、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四大类型。按照贸促会的统计, 2016 年全国会展行业办展主体*有国内企业 1,406 家,较 2015 年增加 80 家,占比 57.13%;共有行业协会863 个,较 2015 年增加 424 家,占比 35.07%;共有 151 个党政机关,较 2015年增加 9 家,占比 6.14%;共有 41 个外资企业,较 2015 年减少 37 个,占比 1.67%。国内企业和行业协会型组展单位数量不断增长, 而党政机关和外资企业型的组展单位数量增长较小或有所下降。国内会展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大部分组展企业规模实力相对较弱,举办的会展数量及会展面积有限。2016 年近七成展览会面积在 1-5万平方米之间,其中 1-3 万平方米的小规模展会占据主流。面积在 1-3 万平方米的展览会共有 1310 个,约占已知面积展览会总数量的 52%;面积在 3-5 万平方米的展览会共有 482 个,约占已知面积展览会总数量的 19%。
|